紫砂茗壶的鉴赏
紫砂茗壶以其雅玩可爱,古朴稚纯,加之间或显现的名家书画艺术,使之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珍品,非但古人之作,当代名家之作也是炙手可热。 作为造型艺术,紫砂茗壶有其特有的艺术特点和收藏价值,而要真正能体味到鉴赏中的精粹,就不是对其自身的特性和名家名作的特征,以及衍生价值的一知半解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方方面面的文化和艺术学识的积淀,需要对紫砂历史、工艺、名家、名作的全面了解,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认识,只有做到较全面、较系统地完善自己的欣赏和鉴定水平,才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紫砂艺术。 紫砂茗壶作为收藏品,对它的鉴赏与藏品有其共通之处,也有其特殊的地方,笔者以自己和前人的收藏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不同时代的泥料的不同,对紫砂作品进行鉴定:紫砂陶器是由紫砂陶土为原料的,而不同时期的紫砂陶土,因其所处地层的不同、练制工艺的不同、加工器具的不同和不同时期的习惯时尚的不同而不同,如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壶艺家“金沙寺僧”,他的练泥方法是“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而到时大彬时则“或陶土,或杂砂缸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可见,泥料的粗细会因时代和作者的习惯的不同而不同,而泥色也是如此,清中期以前的作品的泥料颜色大多显出泥,是因为当时人们还不懂得在泥中掺氧化铁粉以调色。所以,了解不同时代的泥料的特征,是鉴别一件紫砂作品历史分期的基本要素。 第二,根据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的造型风格的不同进行鉴定: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不同的作者,因其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的不同和作品服务对象的不同,其对美的理解和表现也就必然不尽相同,甚至差异极大。比如,在时大彬的时代,筋纹形器占主导地位,而在“曼生壶”盛行的时侯,几何形器主宰了紫砂领域,每个时代的作品必然要留有那一时代的明显的时代特征。不同的作者因为他的喜好和技艺的偏重,他总是在其作品中偏重于某一种形式的造型的创作,如近代壶艺名家程寿珍在其晚年只做掇球、仿古、汉扁三种款式的砂壶。即或是同一种款式经由不同的作者制出后也不尽相同,如朱石梅铭款的石瓢壶和顾景舟所制之石瓢壶,无论从壶身的造型来看,还是从壶盖、壶嘴等部件的造型来看,都有很大差异。 第三,根据不同的作者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来鉴定:不同的作者因其所受教育、自身修养、性格秉赋的不同,他赋予自己的作品的特有的精神、气质必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个模仿的高手,尽管他可以对一个前辈名家及其作品了如指掌,甚至一丝一毫的细节都临摩到位,但原作的精神、气质他是永远无法全部体会出来的,所以,赝品再高妙,甚至在工艺上、技巧上可能超过被模仿者,但原作的精神、气质是万难尽致的,正如明人张大复在其《梅花草堂笔谈》中评价时大彬的作品时说的:“时大彬之物,如名窑宝刀,不可使满天下,使满天下必不佳。古今名手积意发愤,一二为而已矣。时大彬为人埴,多袖手观弈,意尝不欲使人物色之,如避租吏,惟恐匿影不深,吾是以知其必传。”,他又说:“王祖玉贻一时大彬壶,平平耳,而四维上下虚空,色色可人意。”而这“平平”的作品,之所以“可人意”其根本还是在于它的精神和气质,所以,即使是一件造型最简单、用料最一般的作品,只要出自名家之手,也会气韵生动,精神不凡。根据一位名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来鉴别他的传器,这是紫砂茗壶鉴定中最重要的条件。 第四,根据不同的作者在制作过程中显露于作品的不同的工艺和技法来鉴定:正如每个人所写的字风格不同一样,每个紫砂艺人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法和工艺水平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包括个人习惯,也包括时代特征。如供春制作的砂壶就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淘细土搏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清吴骞《阳羡名陶录》)指出了他创作中的特点。这种鉴定方法的运用要求鉴定者有广博的阅力,遍览名家之作及有关史料,详尽地了解所要鉴定的作者的全部技法特征和其所处时代的工艺特征,如过去的“龙窑”由于窑内温度较现在的“电子窑”稳定性差,烧制出的产品有火候不足或过火的现象,再有如明代李茂林之前,由于是陶、瓷制品混于一窑烧制,瓷器上的釉彩在高温下飞溢蒸腾于紫砂制品上,使其表面沾染上“缸坛釉泪”,李茂林“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自李茂林始解决了砂壶表面的“缸坛釉泪”问题,这种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工艺问题也是鉴定中不可忽视的。 第五,根据作者传世的印章款识来鉴定:这种鉴定方法过去最常被运用,现在看来,却是最不可靠的方法。一位作者在他的创作活动中通常使用一枚或几枚印章作名款,在印章未被使用之前,刻款是流行的做法,但刻款最难判断,除一些大家造诣深厚,自题自刻,或“运笔如刀”的“空刻”有一定之规可循外,一些不能自书的作者大多延请别人代笔,于是,出现了一个人的不同的作品由不同的人题款,或是不同的作者的作品由同一书者题款的情况,如明陈辰代人题款,被称为“陶之中书君”,这两种情况都给按款鉴定造成了极大的误区。按印章鉴定曾是为人们乐为之手段,但由于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对原印的分析及排除烧制收缩造成的印章失真的计算的精确,已经使伪作真伪难变,完全可以乱真,所以,现代紫砂鉴定活动中,印章、名款的鉴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再有,在明代,作者们多用楷书刻款,自陈仲美始用印章作款,清代大多延习此法,这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件作品年代的佐证,此外,如题款、印款在壶上的位置等等,不同时代都有各自的特征,不同作者又有各自的习惯,这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都是鉴定一件作品的真伪的重要依据。 第六,根据书画、铭刻的技法和神韵来鉴定:大凡配以书画、铭文的作品在仿制时更易出现破绽,因为,作伪者在模仿这些书画作品时,不可能做到了然于心,他们比不上原作者的直抒胸意,一气呵成,必然有下笔捉刀时的犹豫不绝和神韵难继的情形表现出来,只要仔细观察,再结合原作者作品的特征,就可以发现。此外,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刻画特征,如明代一般先在壶上以毛笔写字,然后,再用双刀正入之法铭刻,所刻出之字的笔划清晰,刀口为双面,故字的笔划两侧同样光滑;而清以后大多使用单刀侧入法刻画,可见字之笔划一面光,一面糙。 第七,根据泥料中所含矿物质及其化学成份来鉴定: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谈到过紫砂的成份,并且例举说明不同时代的紫砂成份有所不同,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来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一件作品所用原料的年代,进而判断其真伪,但目前这种方法还只是局限于对残器、碎片的鉴定上,或许将来科技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可以将其用于完好的作品的鉴定上。 第八,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来鉴定:如紫砂壶诞生之初,原本是烧水所用,故壶之茶孔为单空,后来大多承袭了这一种形式,在十九世纪中期才出现现在这样的多孔的形式,而那种状如半只高尔夫球形的出水网眼则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的,这也可以作为鉴别的一个辅助条件。总之,可以结合一个作者和他的作品所处年代、时代的种种特性,包括与制壶有关的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样才能不“走眼”。 鉴定紫砂茗壶和鉴定古玩字画一样,是一件极为复杂和浩繁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有热情、耐心,还要有广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它是一门综合了陶瓷制作、绘画、书法、雕塑、金石篆刻、历史、文学等多项艺术门类的高深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