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现代工艺美术网
首页 > 陶瓷古窑 > 霍州窑及其艺术特色

霍州窑及其艺术特色

[日期:2015-05-15]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霍州窑原称霍县窑,也称“霍窑”或“彭窑”,窑址在今山西省霍州市陈村南。霍州窑是见诸明代文献记载的元代瓷窑,明初曹昭《格古要论》霍器条云:“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同书彭窑条亦载:“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器,制折腰样者甚整齐,故名曰彭窑,土脉细白者与定器相似……卖古董者称为新定。”而晚明时人谷应泰《博物要览》中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元时,彭君(均)宝仿定窑烧于霍州者,名曰霍窑,又曰彭窑。效古定折腰制者甚工,土骨细白,凡口皆滑,惟欠润泽,且质极脆……”上述明代文献记载虽然比较详细,但由于窑址长期未被发现,因此人们对霍州窑及其产品的认识曾长期比较模糊。


197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在赴山西临汾地区调查窑址时,在当时霍县西南的陈村附近发现了与文献中描述的霍窑制品比较符合的白瓷标本,此后通过文物工作者对该窑址的多次调查,最终确认了陈村窑址即是文献中所说的元代霍窑,继而也解决了传世和考古出土的一些仿定白瓷的生产窑口问题。




从窑址调查资料来看,霍州窑创烧于金而盛于元,主要产品为仿定窑类型的白瓷,元代还烧造少量的白地黑花瓷。其白瓷产品可分粗细两类,细者胎质细白坚硬,胎体较薄,有的器物口沿涩边无釉,尤以折腰碗最为精致,与历史文献的记载吻合。
霍州窑白瓷造型以盘、碗、碟、高足碗等小型器为主,器型秀巧精致,胎质细腻,胎体轻薄,胎色较白,器里外施釉,有的口沿涩边无釉,外壁施釉多不均匀,常见漏釉现象,釉色则有米白、灰白、粉白、黄白等不同色调。由于碗、盘等器多采用刮圈叠烧或支钉支烧法,器物里心多有一环状涩圈或五个细小的支钉痕,其中刮圈叠烧的制品里心一般都饰有模印的朵花。



器物装饰多纯色无纹,少数采用刻、印花装饰,装烧工艺上常采用3—5个乳钉支烧。由于胎土含铝量高,但烧成温度偏低,故器物胎质较脆不易保存,因此传世完整器并不多见。此外,传世霍州窑元代白瓷中还偶见底部书有墨书文字的器物,应是工匠或物主的标记。

(文/摘自:新浪收藏)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陶瓷古窑 十大考古参评项...
[日期:2025-03-12] 来源:福建考古院 作者:张小筑 冯朝晖 赵嘉斌 [字体:大 中 小 ] 德化大垄口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
陶瓷古窑 杨宁波衡阳白沙...
[日期:2025-03-11] 来源:湖南考古 作者:杨宁波 [字体:大 中 小 ] 白沙窑遗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黄茶岭街道白沙村东2公里,...
陶瓷古窑 镜映苍穹鲸起心...
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审视,鲸鱼在人类文化长河中始终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被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赋予了丰富多样的寓意。在北欧神话体系里,鲸鱼被视作海洋的守护者,...
陶瓷古窑 全国美术论坛在...
开幕式现场2025年3月1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承办,广州美术学...

强力推荐